Main Content

rticks

设置或查询 r 轴刻度值

说明

示例

rticks(ticks) 设置 r刻度值,即 r 轴上显示刻度线和网格线的位置。指定 ticks 为递增值向量;例如 [0 2 4 6]。此命令作用于当前坐标区。

rt = rticks 以向量的形式返回当前 r 轴刻度值。

示例

rticks('auto') 设置自动模式,从而允许坐标区确定 r 轴刻度值。如果您更改了刻度值,然后又想将它们设置回默认值,则可以使用此选项。

rticks('manual') 设置手动模式,从而将 r 轴刻度值冻结在当前值。如果您希望在调整坐标区大小或者向坐标区添加新数据时保留当前刻度值,则可以使用此选项。

m = rticks('mode') 返回当前 r 轴刻度标签模式,即 'auto''manual'。默认情况下,模式为自动,除非您指定刻度值或将模式更改为手动。

示例

___ = rticks(pax,___) 使用坐标区对象 pax,而不是当前坐标区。指定 pax 作为上述任何语法的第一个输入参量。

示例

全部折叠

创建一个极坐标图。在 r 轴上的值 0.1、0.3 和 0.5 处显示刻度线和网格线。然后为每个刻度线指定一个标签。

theta = linspace(0,2*pi);
rho = theta/10;
polarplot(theta,rho)
rticks([0.1 0.25 0.5])
rticklabels({'r = .1','r = .3','r = .5'})

r 轴上 0 和 10 之间的非均匀分布的值处显示刻度线和网格线。MATLAB® 用数值标注刻度线。

theta = 0:0.01:2*pi;
rho = 10*sin(2*theta);
polarplot(theta,rho)
rticks([0 4 5 6 10])

从 0 开始,到 50 结束,以 10 为增量在 r 轴上显示刻度线和网格线。

theta = 0:0.01:2*pi;
rho = 50*sin(2*theta);
polarplot(theta,rho)
rticks(0:10:50)

创建一个极坐标图,并指定 r 轴刻度值。然后,将 r 轴刻度值设置回默认值。

polarplot(1:10)
rticks([0 5 10])

rticks('auto')

创建极坐标区,并返回极坐标区对象 pax。通过将 pax 作为 rticks 函数的第一个输入参量进行传递,确保该函数作用于您刚创建的极坐标区。

pax = polaraxes;
rticks(pax,[0 .5 1])

通过指定刻度值为空数组,删除 r 轴上的刻度线和网格线。

polarplot(1:100)
rticks([])

输入参数

全部折叠

刻度值,指定为由递增值组成的向量。如果您不希望在 r 轴上显示刻度线,请指定空向量 []

示例: rticks([0 1 2 3 4])

示例: rticks(0:10:100)

示例: rticks([])

注意

要指定刻度标签,请使用 rticklabels 函数。

极坐标区或极坐标区数组。如果不指定此参量,则 rticks 会修改当前坐标区(前提是当前坐标区是极坐标区对象)。

输出参量

全部折叠

当前刻度值,以向量的形式返回。

当前模式,返回为下列值之一:

  • 'auto' - 坐标区自动确定 r 轴刻度值。

  • 'manual' - 坐标区使用手动指定的 r 轴刻度值。

详细信息

全部折叠

刻度值

刻度值是 r 轴上显示刻度线的位置。刻度标签是您在每个刻度线旁边看到的标签。使用 rticks 函数设置刻度值。使用 rticklabels 函数设置对应的刻度标签。

Tick marks appear as circular lines along the r-axis. Tick labels for tick values appear as text directly on each tick mark line.

算法

rticks 函数可设置和查询与 r 轴刻度值相关的多个坐标区属性。

  • RTick - 存储 r 轴刻度值的属性。

  • RTickMode - 存储 r 轴刻度值模式的属性。当您设置 r 轴刻度值时,此属性将更改为 'manual'

版本历史记录

在 R2016b 中推出